心理咨询
冲突的力量:如何建立安全、稳固和长久的亲密关系
来源: 添加日期:2024-06-28
为什么有些人能拥有许多满意的、亲密的社会关系,而另一些人却在忍受隔阂和孤独的痛苦?
和父母吵架,与伴侣冲突,同挚友闹僵——这些情境都极具挑战性,但当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时,事件的结局走向可能并不相同。
在经历这些后,有些人变得悲伤、不愿社交、缺乏自尊,而有些人却仍然能获得快乐、自信,并且心中充满爱,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差异?
为了回答上述问题,心理学家走进了人生早年的“冲突”场景,并一步步揭示了应对关系难题的秘籍:冲突不仅是健康的,而且是必须的。
静止脸实验:健康关系中的冲突
物理学家观察到不完美在物理世界中的必要性:大分子在碰撞中所产生的复制错误,对于地球上的生命诞生来说十分必要。
《冲突的力量》中的研究者们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:人类发展过程中,“不完美”的存在也至关重要。
“静止脸”实验的戏剧性结果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。
实验开始阶段,母亲会和自己1岁左右的婴儿进入房间,并把孩子放在一把高脚椅上,自己和孩子面对面坐着,进行正常的互动。
忽然,母亲将头转向一边,让孩子只能看到她的头发,当她再把脸转回来的时候,她的脸变得没有表情,像一个面具,此时,婴儿立刻显得警觉,但无论婴儿做出什么举动,微笑、哭泣或者尖叫,母亲都只是面无表情地盯着婴儿,婴儿最终放弃,大哭起来。
然后,母亲的脸又恢复生气,再次笑着看向孩子,伸手去拉着孩子的手,并对孩子温柔地说话“我在这,我在这。”
整个过程发生在2分钟内,心理学家对这段录像中所有的互动行为进行逐帧分析。
研究结果发现,不同婴儿的反应是不一样的,有些婴儿在养育者恢复表情后,便能迅速恢复积极情绪,重新和养育者互动,这被归结于他们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。但有趣的是,平均而言,这些拥有健康关系的亲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有70%的互动是不同步的。
比如:
母亲试图吸引婴儿的注意,但婴儿没有理会母亲(不同步)。
然后母亲把手从婴儿的嘴里拿出来,这时,两人的目光相交,都露出了笑容(同步)。
而当母亲靠近婴儿时,婴儿却看向了别处(不同步)……
这些冲突的互动模式挑战了我们对健康母婴关系的原有期待:完美协调,互相注视,动作匹配。
这一观察结果也引发了研究者们的思考:如果在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中,都有70%的互动是错位、冲突乃至稍显混乱的,这是合理的吗?
冲突后:修复带来能量
随着研究的深入,心理学家们发现,对于稳固的关系来说,互动中的错位与修复是一种正常、持续的体验。冲突并不是最重要因素,修复才是人际互动的关键,它带来了一种愉悦、信任和安全的感觉,对于人类这种社会性动物的发展相当重要。
在互动中无数个错位和修复瞬间中发展出的品质被称为复原力(也称心理弹性),是心理资本的重要因素之一,指个体在逆境中使心理状态复原,甚至展现出更理想的心理状态的能力,与抵抗抑郁、焦虑具有显著相关。
我们一生中需要经历各种人际关系的互动,在互动中,我们难以处处完美,很有可能犯错或者遇到关系错位。不过,也正是从这些“错”中汲取能量,我们才能进而获得应对压力的信心和创造力。
许多时候,冲突促使我们不断加深亲密感和联结感。我们总是期待与自己喜欢的人在所有问题上拥有默契的答案,或者拥有区别于他人的“深刻”连接。
但如果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,“你是谁?”“你该何去何从?”“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?”你有明确的答案吗?如果大部分成年人都不能明白自己的意图,又如何期待与另一个人一起达到真正的心意相通或完美契合呢?
认识和探索真实的自己,恰恰需要与他人的边界发生碰撞。
很多人在面对亲密关系时,都抱有“完美”的期待,期待与自己所爱之人达到极度契合,一旦没能达成,就可能会体验到极度的失望。比如和伴侣相处时,一旦发现一些差异,就认为“找错了人”。这就错失了自身界限与他人界限相互碰撞、促进自我成长的机会。
其实,对于一段恋爱关系而言,无论最终是否分手,积极地面对冲突总能使我们获得英皇娱乐app_欧洲杯押注软件下载-投注|官网自己的成长经验。
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早期仅有30%的完美互动,是不是生活的人际关系冲突和挑战也没有那么令人绝望了?
修复的前提:足够好的关系而非完美的关系
母婴观察实验发现,有一些亲子的错位-修复却进行得并不顺畅,有的养育者陷入自己的困境中,难以尽力去修复已经发生的错位;有的养育者过于焦虑,不能容忍错位的发生;而有的养育者十分强势,以至于忽略错位的存在,只按自己的方式与孩子互动。
如果婴儿会说话,在健康关系中的婴儿面对错位时,可能会说: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不理我,但我知道如果我继续努力,就可以引起她的注意”。而那些少有修复经历的婴儿则会这样表述:“你不爱我”,“我不能信任你”,或者“我很无助”。
这些声音,从婴儿期就一直潜伏在我们的心底,长大后,在我们与他人建立关系并且再次陷入错位情境时,会迅速地蹦出来,成为我们自动化的反应。
发生在人生早期的冲突经历,影响着自我的建构。
如果缺乏容忍混乱和修复的经历,个体的自我意识可能也会缺乏安全感、复杂性甚至被压抑,并且,我们也将难以接纳关系中的混乱,从而过度依赖“确定性”。
对确定性过度依赖的危险已有目共睹——“走向完美婚姻的六个步骤”等营销策略强化了我们对于确定性、对于完美的期待,而完美主义与抑郁、焦虑、进食障碍和其他情绪问题显著相关。
积极的声音是,不健康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修复的可能。
想要获得修复的力量,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种“抱持的环境”,这是一种允许冲突发生,并为修复提供最大可能的环境,它不会剥夺犯错、冲突的发生,并且有足够的接纳度和耐心,允许关系中的个体尝试碰撞边界,并深信当事情分崩离析时,还能重振旗鼓。这一切的实现不仅需要基于语言的理解,还需要通过混乱的日常互动,发展出一种新的相处方式。
我们,生于混沌
无论是探索自我,还是探索爱,都是苦乐参半的。我们享受自我发展的愉悦、狂喜,以及狂喜之后的迷茫,我们迎接差异的对撞、争执,以及争执之后的亲密。
我们努力地前行,在混乱中寻找自我,在自我中涵容彼此。我们经历暗示与误解的恶性循环,又以智慧和勇气拨云见日看清自己、看见对方;哭泣、严肃地思考、艰难地揭开童年的阴影、又从未放弃带着希望去试探,在与自我的周旋中找到自我,在颠簸的旅途中拥抱所爱之人,或许在到达终点那刻,我们可以看到:
原来这些混乱里浸泡着我们的孤独和渴望,也燃烧着我们的热忱和勇敢,原来在混乱中活着才是真正地活着。
文章来源:壹心理
作者:姜林屾